被短效多巴胺綁架的我們:滑手機為何讓人停不下來?

2025-08-15

文/吳采璇 實習諮商心理師

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很常有以下的經驗——只要沒用手機就覺得渾身不對勁,打開手機就止不住的一直滑instergram、threads、youtube、抖音,或各式各樣的社群媒體,看著一篇又一篇的貼文、一段又一段的短影片,感覺自己彷彿是中了手機的毒跟癮!原本計畫的事情被你擱置一旁,一轉眼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,當你回過神時,甚至想不起來剛剛究竟看了些什麼東西,留下來的只有空虛。

這,其實可能是網路成癮的徵兆!

在談網路成癮之前,我們先來了解多巴胺。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,它參與了大腦中的「酬賞機制」,當我們經歷讓自己感到滿意、愉快或有成就感的事,大腦會分泌多巴胺,並把這種經驗和「想要再體驗一次」的渴望連結起來,進而強化我們對這些事物或經驗的渴望。

那麼網路成癮的現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當我們遇到壓力或不舒服的情緒時,手機和網路可以快速提供刺激與分散注意力。這時多巴胺被大量釋放,加強了「滑手機=暫時好受」的連結,進而增強了我們使用網路的行為。然而壓力並沒有真的被解決,反而可能引發逃避問題的罪惡感、壓力增加,使我們更想再次依賴網路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

大腦的酬賞機制分為「延遲回饋」和「即時回饋」,延遲回饋需要較長時間和努力才能獲得多巴胺的回饋(例如:運動、完成一項專案),雖然慢,但帶來的滿足感通常也更深、更長久;相對地,短影音和社群通知提供的是即時回饋,網路方便快速的特性,讓我們手指一滑就能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,立即獲得滿足,聽起來看似很有效率,然而對於網路成癮的患者來說,當大腦逐漸習慣這樣迅速的回饋機制,會逐漸「懶得」等待長時間的努力過程。

即時滿足雖然會釋放大量的多巴胺,但同時也會使得大腦對多巴胺的反應降低,進而逐漸削弱我們的動力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覺得自己越來越難專注、難以開始去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情。

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,慢慢脫離手機和網路的掌控呢?

  • 提升自我覺察:首先我們要先能覺察自己的狀態,才能夠有意識地去調整自己的行為,可以先觀察當自己開始沈浸於網路世界時,自己是在什麼樣的情緒狀態?或是在哪些時候自己會特別沈迷於網路呢?
  • 按下暫停鍵:當你有初步的覺察,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試著有意識地去改變這個循環。當你發現到自己似乎又陷入網路之中,此時的你可以放下手機,起身去做一件簡單的小事(例如:幫自己裝杯水、去上個廁所),幫自己按下暫停鍵,並趁這個時間想想,有哪些事情是自己應該或想要去做,卻因為手機和網路而被自己擱置的?
  • 拉開距離:當手機在我們伸手可得的位置時,我們越是難抵擋他的誘惑。因此將手機放到離自己比較遠的位置,拉開物理距離的同時也拉開心理距離,幫助我們與網路稍微隔絕、回到現實生活中去感受和體驗。
  • 訂定時間規劃:那些我們想要做或應該做的事,往往因為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和心力,而讓我們抗拒開始去做。透過訂定明確、具體且可執行的規劃(例如:晚上8點坐到書桌前看一本書的第一章節),降低拖延的阻力,讓腦袋跟身體做好準備開始動工!
  • 建立情緒調適的百寶袋: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其實有點焦慮不安、低落,或是覺得生活讓你備感壓力,那麼我們可以嘗試看看不一樣的情緒調適方法!例如:透過正念冥想或五感撫慰的方式,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官經驗,讓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單純的流過你的腦海,不去壓抑也不評價它們,試著讓自己慢慢安定、平穩下來。當然你也可以創建屬於自己的情緒調適百寶袋,可以是運動、繪畫,或是與好友聯繫等,透過更健康的方式來面對這些情緒,而非用滑手機的方式來達到暫時的滿足。
  • 肯定自己的努力與改變:要對抗那些容易讓自己上癮的事物相當不容易,因此當你有做到一點小改變,也別吝嗇給予自己肯定!有時也可以小小地犒賞自己的努力喔~(但不是讓自己滑更久手機或用更多網路,這樣反而又讓自己陷入網路的掌控了!)

在美國的一部動畫影集《馬男波傑克》中,有個每天堅持跑步的小角色,雖然他的戲份不多,但他說的話卻發人深省——「每天都會變得容易一點。但你必須每天都去做——這才是難的部分。但它確實會變得更容易。」要脫離手機與網路的掌控也許是困難的,但堅持會讓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容易。

當然,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,或難以排解的壓力與情緒,也可以尋求專業資源的協助,透過心理諮商,陪伴你一起找到生活的平衡!

參考資料

Birgitta,D.L.(2023).From Reward to Anhedonia-Dopamine Function in the Global Mental Health Context. Biomedicines,11(9),2469.

Haynes, T. (2018). Dopamine, Smartphones & You: A battle for your time. Science in the News.

衛生福利(2020)。網路成癮是什麼呢?該如何面對?該如何幫助自己和他人?。衛福部官網。

黃嫊雰(2025年6月9日)。孩子沉迷短影音罵了也沒用?醫:2點判斷是否已「成癮」,籲親子攜手面對。健康醫療網。

捷思身心醫學診所,由院長李旻珊醫師帶領專業醫療團隊,提供多元化的身心治療方式,可為您量身打造最合適的療程。覺得生活壓力讓您喘不過氣嗎?歡迎有需要服務的朋友走進來、靜坐下來深呼吸,讓您的情緒慢慢釋放,娓娓道來,在捷思身心醫學診所的專業醫療團隊的陪伴之下,開啟屬於自己的心靈療癒旅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