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悲傷五階段,陪自己慢慢走過失落
文/吳采璇 實習諮商心理師
小琪最近剛和交往五年的男友分手,在目睹對方外遇的當下,不只心跳跳得很快,眼淚也止不了地流。即使親眼看到這令人震驚的一幕,小琪心裡仍想著「這一定是做夢!一定是我搞錯或誤會什麼了!」,身邊好友看著小琪傷心欲絕,想幫忙卻也不知道該怎麼做。
人生難料,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現實的重大打擊,也許是一段親密關係的結束、親友及寵物的離世、自身健康亮紅燈,或是突然失去工作。面對這些失落與痛苦,人們很自然地會有一些反應來保護自己。

Kubler-Ross提出的「悲傷五階段模型」,說明了人在面對重大失落時,可能會經歷的不同心境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何謂悲傷五階段,以及這幾個階段可能會出現哪些想法。
- 否認/隔離(Denial & Isolation)
在這個階段中,人們出於防衛機制,會不願相信或接受殘酷的現實,因此會透過逃避、否認等方式,將自己與事件隔離,以減少衝擊事件所帶來的威脅。
→ 例如:「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!」、「我不相信,這不是真的!」
- 憤怒(Anger)
在這個階段人們會表現出對內或對外的憤怒的情緒。「對內」指的是個體內化這些憤怒,並且對於自己有譴責性的情緒或者思考;「對外」則是將自己內心的憤怒投射出去讓他人承擔,或是讓他人成為「兇手」,藉以讓自己有個人可以怪罪。
→ 例如:「這不公平!」、「為什麼是我?」、「我恨這個世界!為什麼要奪走這一切?」
- 討價還價(Bargaining)
到討價還價這個階段時,人們的內在已經開始接受一部分的事實,但又尚未完全接受這樣的衝擊,因此會試圖跟命運談判,渴望能有「返回」的機會,或是拿回自己所損失的。
→ 例如:「我願意付出一切,只要能回到從前那樣。」、「只要再給我一次機會,我一定會做得更好!」。
- 沮喪(Depression)
在這個階段,人們會更清楚的意識到這個失去無法挽回,當開始認清現實的殘酷,許多人會感受到強烈的沮喪,失去興趣和快樂,甚至是陷入更深沉的悲傷、低落和絕望。
→ 例如:「這一切都已經沒有意義了…」、「我再也好不起來了…」。
- 接受(Acceptance)
當走到接受的階段,人們逐漸學會與失落共處,常見的狀態可能是嘗試與離開的人建立新的關係,或者賦予分離新的意義。
→ 例如:「雖然這真的很痛苦,但生命還是要繼續」、「我還是想念他,但我也可以慢慢過好我的生活。」

悲傷五階段不是固定的順序,人們可能會反覆經歷或跳過某些階段。有時即使到了接受的階段,也可能會因為部分未竟事宜尚未消化,而再次回到前面的情緒或狀態中。
透過了解這五個階段的樣貌,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,當我們了解到自己的這些狀態都是面對失落時的正常反應,我們也就更能允許自己先在這些情緒裡待一會兒,並試著用更溫柔的態度去理解跟接住自己的這些情緒,在悲傷中找到力量繼續前進。
捷思身心醫學診所,由院長李旻珊醫師帶領專業醫療團隊,提供多元化的身心治療方式,可為您量身打造最合適的療程。覺得生活壓力讓您喘不過氣嗎?歡迎有需要服務的朋友走進來、靜坐下來深呼吸,讓您的情緒慢慢釋放,娓娓道來,在捷思身心醫學診所的專業醫療團隊的陪伴之下,開啟屬於自己的心靈療癒旅程